市場輪動加速和新興板塊頻繁涌現,今年的投資組合管理對于基金經理來說難度指數級加大,對創造產品的超額收益形成了嚴峻考驗。在這種市場環境中,被動指數基金相比主動管理基金成為了權益類產品的整體“贏家”。
通過Wind數據統計可以看出,全市場共計1809只被動指數基金中(包含聯接基金),年內平均回報率為2.47%。以動漫游戲、傳媒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、芯片等板塊為代表的ChatGPT漲幅居前,華夏中證動漫游戲ETF漲幅居前,年內回報率達到81.51%。相比之下,主動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-1.19%,撇開一些造成異常情況的單只產品不談,銀河君尚I就在4月27日單日大跌33.55%。這對于一些80后資深基民來說,管理費用和交易換手的高成本侵蝕著主動權益基金的長期收益,近幾年將大部分家庭理財資金投向ETF產品是明智之舉。
主被動之爭一直是業內長期爭議的話題。巴菲特曾在致股東的信中表示,通過定投指數基金,一個什么都不懂的業余投資者竟然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。在一位公募基金產品人士看來,主被動產品的投資邏輯仍有差異。主動基金是信任托付,是對基金經理及機構投研平臺的認可,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;而被動基金則是工具思維,即需要具備一定的投資和擇時能力,是對個人能力的考驗。在這種市場環境下,被動指數基金似乎更容易獲取投資回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