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當前社會上,缺錢的話題一直存在,甚至還蔓延到了更多的社會主體當中,就連地方政府都出現了資金緊缺的情況。
當老百姓得知,地方政府的資金也變得不充足時,老百姓把矛頭指向了公務人員,認為是他們的工資太高,所以才導致了地方政府缺錢,要解決問題就應該降低他們的工資待遇。
而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廣泛共識,不少網友也表示認同。
其實也不怪民眾有這樣的想法,根據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的財政供養人員數量已經飆升到了8000萬人次,每年要拿出全國稅收的40%多,用來支付這批人員的工資。
不管你是否了解我國的國情,只要你看到這組數據都會感慨一句,公務人員真的養不起。又加之,之前我們經歷了一場疫情,社會當中很多行業的發展狀況都是特別不理想的。
本來之前老百姓都有穩定的工作,哪怕工資不高,但大家也能接受,起碼每個月還能正常領到工資。
可是現在很多公司都采取了裁員的舉措,這就導致社會當中有很大一批民眾已經面臨了失業風險。
雖然還有一些員工仍然留在原本的工作崗位上,但他們也很擔心自己被開除,每天工作都戰戰兢兢。
反觀公務員群體,他們所面對的壓力就小得多了,似乎這場疫情并沒有給他們的工作帶來任何的干擾,體制內仍然是一片歲月靜好的景象。
由于二者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,很多民眾都覺得接受不了,所以就把自己的不甘全部都發泄到了公務員的身上。
也有一部分民眾是覺得,公務員群體是屬于國家公務人員,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服務人民。
而現在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并不是很好,大家生活壓力很大,這就說明公務員的工作并沒有做好,他們還有什么資格去領取高薪的工資?
著眼于現實就會發現,公務員的工資水平并不屬于社會的第一階層,但是他們的工資已經比體制外的普通人高出不少了。
回想當初,公務員的工資一般是和社會平均薪資掛鉤的,但后期又推出了高薪養廉這一說法,所以使得各個地區的公務員薪資快速上漲。
也正是因為公務員群體的工資水平處在高位,所以也吸引了許多優秀人才進入體制內工作。
其實按理來說,這些人才完全可以去其他行業施展自己的才華,為社會創造價值和財富,但他們卻選擇了一個偏安一隅的體制工作,根本無法充分發揮出才能,甚至可以說造成了人員的浪費。
更何況,公務員的工作強度遠比私企要小得多,我們也不難發現,公務員基本上很少有加班的時候,他們每天都是定點上下班。
反觀私企的工作人員,只要公司有項目,加班到凌晨也是常有的。還有一些社會底層的勞動力工作人員,這些人所面對的工作強度是非常大的,但他們的工作環境卻很差,也享受不到最好的工資待遇。
越對比就越發現,公務員是香餑餑,就更加引來了體制外民眾的不滿。
我們也承認,目前公務員的工資的確不低,對公務員采取降薪或者精簡體制是很有必要的。但我們也并不能盲目推出這項方案,否則也有可能會引來其他的負面影響。
因為絕大多數公務員都是靠著自己的能力考進去的,他們為了這份工作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,有的人才剛剛上岸,如果突然就要開始精簡編制了,那么這無疑是摔碎了別人的夢想。
更何況,公務人員承擔著為人民服務的重任,如果我們貿然采取精簡編制的方案,有可能會損失大批優秀人才。
畢竟地方政府承擔著城市建設的重任,在此過程當中必然需要人才進行管理和規劃,如果出現人不夠的情況,還需要臨時去社會上招募,這就來不及了。
如果有關部門想要采取精簡編制的行動,那么可以設置一套嚴格的考核體系。
通過考核檢查每一位公務員的辦事能力、辦事效率,看他們是否在工作當中出現了失職瀆職的行為,若審查不合格,再將其辭退,就合情合理了。
現在廣大老百姓都認為應該降低公務員的工資待遇,這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。
關于這個問題,有關部門會進行仔細的考慮,廣大民眾也不要太過于著急,民眾不要總是把自己放在公務員的對立面上,這個想法是錯誤的。